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食品安全事故过错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7:34:04  浏览:80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食品安全事故过错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食品安全事故过错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铜政〔2006〕4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铜陵市食品安全事故过错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铜陵市食品安全事故过错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皖政〔2004〕88号)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管中,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依照本办法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撤职处分。
(一)对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二)未采取积极有效的事故救援和组织调查处理等措施的;
(三)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四)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五)拒绝、拖延事故调查或者拒绝、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材料的。
第五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撤职处分。
(一)对事故的调查工作不负责,导致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信息报送不及时的;
(三)索贿受贿、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第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行组织食品安全事故查处职能时,发现具体食品监管部门或者其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监管失察、监督不力、监管不到位”等情形的,需要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及时向有关机关提出书面建议,并移送有关证据材料。有关机关应当及时对建议事项进行调查研究,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第七条 监察机关依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实施监察,并根据食品安全管理情形提出监察建议。
第八条 对依照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人员,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不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不作为的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对违反规定,需要作出组织处理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事故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第一次修正)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第一次修正)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6月15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0月15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
定》修正)


第一条 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以及其他从事与市场竞争有关活动的法人、组织、个人(以下统称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本办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本办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的主管机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从其规定。
有关执法机关应当支持、配合、保障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有权向监督检查机关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被举报者对举报者打击报复的,依法从重处理。
监督检查机关应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支持、包庇、参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二)在同一种或者类似的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
(三)销售明知或者应知是假冒注册商标或者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五)故意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第八条 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中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第九条 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中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以及代表其名称或者姓名的文字、图形、代号、标志,诱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经营者租赁他人柜台、场地、设施等进行商品经营的,应当在明显位置上悬挂营业执照,不得冒充出租人进行经营活动。
第十条 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中不得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采用下列手段,对商品质量作诱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使用被取消的质量标志;
(二)伪造或者冒用专利标志,使用已经失效的专利号;
(三)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检验合格证、许可证号、准产证号或者监制单位;
(四)伪造或者冒用商品的生产地、制造地、加工地;
(五)虚假表述商品的性能、用途、规格、等级、数量、制作成份和含量;
(六)伪造商品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和失效日期或者对日期作模糊标注;
(七)商品及其包装上应当标明的内容未按规定标明。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售后服务以及对推销商品所附带赠送礼品的品种和数量作诱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前款所称其他方法包括下列行为:
(一)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二)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
(三)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
(四)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者解释;
(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虚假的宣传报道。
广告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不得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工作者不得对经营者或者商品作虚假报道。
第十二条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限制竞争的行为:
(一)限定消费者购买、使用其提供的或者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排斥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其他经营者的同类商品;
(二)强制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或者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配件,或者对消费者强行提供有偿服务;
(三)对抵制上述各项行为的消费者拒绝、中断、拖延、削减提供必要的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第十三条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或者限制经营者之间进行公平竞争。
第十四条 经营者从事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以物品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为奖励的,按照其价值计算,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欺骗性有奖销售:
(一)谎称有奖;
(二)对所设奖项的种类、型号、中奖概率、获奖方法、兑奖时间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或者不予公示;
(三)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让内定人员中奖;
(四)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与未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同时投放市场,或者将设有不同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同时投放市场;
(五)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第十五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商品。
质次价高商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依照同一市场同期同类商品的质量、价格确定。
第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十七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前款所称其他不合理条件,是指对商品的价格、销售地区和经营对象、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限制。
第十八条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胁迫他人同自己交易;
(二)胁迫他人不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交易;
(三)胁迫他人之间进行交易;
(四)胁迫竞争对手回避或者放弃与自己进行竞争。
第十九条 经营者不得就自己经营的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交易条件等与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同类商品作对比宣传,以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二十条 投标者之间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串通投标,以损害招标者的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一)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标价;
(二)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
(三)其他损害招标者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
投标者与招标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一)擅自开启标书,获取其他投标者的报价或者其他投标条件;
(二)非法获取或者泄露招标底价等暂不公开的信息;
(三)通过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在审查、评选标书时,对同样的标书实行差别对待。
第二十一条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由县级以上监督检查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和规定程序查处。
监督检查机关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行使下列职权:
(一)确认市场竞争行为的性质;
(二)通知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到场陈述意见,询问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帐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
(三)查询、复制前项所列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资料;
(四)检查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场所,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该财物的来源和数量,听候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该财物;
(五)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县级以上监督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所查财物先行登记封存。
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当出示检查证件。对不出示检查证件的,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十三条 监督检查机关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如实回答询问并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样品,不得拒绝、拖延或者谎报。
监督检查机关对被调查的经营者的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害的经营者、消费者要求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的,可以向监督检查机关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机关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先行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一)监督其停止生产、销售,公开更正,消除影响;
(二)收缴并销毁各种违法标识;
(三)消除现存商品上的违法标识;
(四)收缴直接用于不正当竞争的作案工具;
(五)违法标识与物品难以分离的,监督销毁该物品。
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监督检查机关依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三)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没收广告费用,并根据情节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由有关部门取消其中标资格;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1997年10月15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将对第二十六条作如下修改:
第三项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四项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第十六条规定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项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处理;”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项:“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没收广告费用,并可根据情节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原第十项改为第十一项,原第十一项改为第十二项。)
第二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的,监督检查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被销售、转移、隐匿、销毁财物的价款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关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监督检查机关在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被检查的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检查、询问,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有关协议、帐册、文件、记录、业务函电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和情况的,由监督检查机关根据情节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1997年10月15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将对第二十九条修改为:“监督检查机关在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被检查的经营者无正当
理由拒绝检查、询问,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有关协议、帐册、文件、记录、业务函电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和情况的,由监督检查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对已经被处罚而又在一年内重复同一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照罚款幅度的最高限额从重处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
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监督检查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支持、包庇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依据本办法实施罚没处罚时,应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和没收物品变价款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四条 经营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以暴力、威胁手段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1997年10月15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将第三十四条中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修改为:“依照刑法第
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15日

海关总署、财政部关于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进出口货物征免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附英文)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财政部关于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进出口货物征免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附英文)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国务院批准)

为鼓励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现对石油作业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和工商统一税规定如下:
一、下列进口货物予以免税:
(一)经核准直接用于勘探作业的机器、设备、备件和材料;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一条规定,经核准需要进口直接用于开发作业的机器、设备、备件和材料;
(三)为在国内制造供海洋开采石油作业(包括勘探、钻井、固井、测井、录井、采油、修井等)用的机器、设备,经核准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和材料;
(四)外国合同者为开采海洋石油而暂时进口并保证复运出口的机器和其他工程器材,在进口或复运出口时予以免税。
二、外国合同者按合同规定所得的原油装运出口时,免征出口税。
三、不属于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进、出口货物,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征收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四、凡免税进口的货物,未经海关核准不得移作他用。违者,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的规定处理。
附: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进口物资免税清表
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进口物资免税清表
一、经核准需要进口的直接用于勘探作业方面的货物:
1.地球物理勘探类:
(1)地球物理勘探船舶及其配套件;
(2)地震仪及其配套件、配件、重磁力仪及其配件;
(3)等浮电缆及其配套件;
(4)数据处理专用电子计算机及其配套件;
(5)地震磁带;
(6)岸台定位设备及配套设施。
2.钻井类:
(1)各种海上钻井装置,包括:自升式、半潜式钻井船、浮式钻
井船和钻井平台以及辅助船和服务工作船;
(2)钻机及其部件、附件、配件;
(3)固井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包括吹灰设备;
(4)测井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包括电测仪、气测仪、测斜仪及其 它录井仪;
(5)试油、修井设备及其部件、附件和配件;
(6)钻井专用工具,包括钻头、钻铤、钻杆、造斜、防斜工具和打
捞工具及其它工具;
(7)钻井泥浆处理设备及化工材料;
(8)油井专用材料,包括油管、套管和井口装置、水下器具;
(9)油井水泥和各种添加剂。
3.安全救生类:
(1)各种油井防喷装置、备件和材料;
(2)各种防火、消防装置和材料;
(3)各种救生设备、配件和工具;
(4)海上作业人员特殊的劳动保护用品;
(5)潜水作业的设备和材料。
4.交通运输和通讯类:
(1)直升飞机及停机坪设备;
(2)交通运输和护航船舶及其配套部件;
(3)各种有线、无线通讯设备和配件。
5.油品类:
海上作业需要的特殊燃料油、润滑油、冷却液。
二、经核准需要进口的供开发作业即油田建设方面的货物:
1.采油类:
(1)生产平台,包括采油平台、处理平台、生活平台和烽火台;
(2)海上装油设施,包括单点系泊、绞接式摇柱、储油轮或水下油罐,以及栈桥码头;
(3)海洋工程作业船舶;
(4)动力设备及配件,包括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和装置;
(5)注入设备及配件,包括注水设备、注气设备以及水质、气体处理设施;
(6)井水封隔器、井下防喷器;
(7)起重设备及工具;
(8)油(气)运输设备、管道及其闸阀和管子配件,中间站和陆
岸终端设备及其闸阀和管子配件,包括各种机泵、流体分离、换热、
净化和加压装置、各种计量、监测和参数指示仪表,各种闸阀和管
子配件;各种电气仪表和电缆。
2.自动化遥控遥测类:
(1)包括各种装置和仪表;
(2)空气调温装置。
三、为在国内制造供海洋石油开采作业用的机器和设备,经核准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和材料。
四、上述物资是否需要从国外购进,由石油工业部负责审批。
(附英文)

PROVISIONS OF THE GENERAL CUSTOM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INISTRYOF FINANCE CONCERNING THE COLLECTION OF OR EXEMPTION FROM CUSTOMS DUTIESAND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ES ON IMPORTS AND EXPORTSFOR THE CHINESE-FOREIGN CO
OPERATIV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PROVISIONS OF THE GENERAL CUSTOM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CONCERNING THE COLLECTION OF OR EXEMPTION FROM CUSTOMS DUTIES
AND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ES ON IMPORTS AND EXPORTS
FOR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February 28, 1982 and promul-
gated by the General Custom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n
April 1, 1982)
For the purpose of encouraging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the Customs duties and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es on the imports and exports for oil
operations are stipulated as follows:
1. The following imports shall be exempt from duties or taxes:
(1) the machinery, equipment, spare parts and materials, the direct use of
which in prospecting operations has been verified and approved;
(2) the machinery, equipment, spare parts and materials,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ort of which has been verified and approved for direct use in
exploiting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s 19 to 21 of the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Petroleum Resources in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Enterprises;
(3) the parts,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ort of
which has been verified and approved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in China
of th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o be used in offshore oil exploitation
operations (includings prospecting, well drilling, well cementation, well
survey, well logging, oil recovery, well repair, etc.);
(4) machinery and other engineering equipment, which are temporarily
imported by foreign contractors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of which the re-export is guaranteed, shall be exempt from duties at the
time of import or re-export.
2. The crude oil due to foreign contractors as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s
shall be exempt from export duties when it is shipped abroad.
3. Customs duties and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e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ort and Export Duty Tariff of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Draft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es, be
levied on the imports or exports beyond the ranges stipulated in Article 1
and Article 2.
4. The goods imported duty-free shall not be diverted to other use without
the vertification and approval by the Customs. Those who violate this
clause shall be dealt with by the Custo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im
Custom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
Appendix: Detailed Duty-free List of the Import Materials for the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ve Exploritation of Offshore Oil
I. Goods which are required and have been inspected and approved for
import and direct use in prospecting operations:
1. Those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1)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vessels and their integral accessories;
(2) seismographs and their integral accessories and fittings; heavy
magnetometers and their fittings;
(3) isobuoyant cables and their integral accessories;
(4) data processing special-purpose electronic computers and their
integral accessories;
(5) seismograph tapes;
(6) shore platform positioning equipment and its accessory facilities.
2. Those for well drilling:
(1) various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including self-elevating or semi-
submersible drill ships, floating drilling vessels, drilling platforms,
auxiliary vessels and service craft;
(2) drilling machines and their components, accessories and fittings;
(3) well commentation equipment and its accessory equipment, including
soot-blowing equipment;
(4) well survey equipment and its accessory equipment, including
electrographs, pneumographs, inclinometers and other well loggers;
(5) oil testing and well repairing equipment and its components,
accessories and fittings;
(6) well drilling special-purpose tools, including drill bits, drill
collars, drilling rods, deflecting tools, deflection preventing tools,
fishing tools and other tools;
(7) drilling mud treating equipment and chemical materials;
(8) oil well special-purpose materials, including oil pipes, casings, well
head assemblies and underwater appliances;
(9) oil well cement and various additives.
3. Those for safety and rescue:
(1) various oil well blowout-preventing devices, spare parts and
materials;
(2) various fire prevention and fighting devices and materials;
(3) various lifesaving appliances, accessories and tools;
(4) special labour protection articles for offshore operating personnel;
(5)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for diving operations.
4. Those for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1) helicopters and parking apron equipment;
(2) communications, transportation and escort vessels and their accessory
components;
(3) various wi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its fittings.
5. Oils:
Special fuel oils, lubricating oil, coolant fluids, etc. required for
offshore operations.
II. Goods,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ort of which has been verified and
approved for use in exploiting operations, i.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il
fields:
1. Those for oil recovery:
(1) production platforms, including recovery platforms, treating
platforms, living platforms and beacon towers;
(2) offshore oil loading facilities, including single-point moorings,
hinged rocking posts, oil storage ships or underwater oil tanks and piled
piers;
(3) offshore engineering operation vessels;
(4) power plants and their fittings, includ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steam turbines, steam engines, generators and electric motors and
their control equipment and devices;
(5) injection equipment and fittings, including water injection equipment,
gas injection equipment and water quality or gas treatment facilities;
(6) well water packers and underground blowout preventers;
(7) lifting equipment and tools;
(8) oil (gas)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pipelines and their gate valves
and pipe fittings; intermediate stations and shor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their gate valves and pipe fittings, including various machines and pumps
and fluid separation, heat exchange, purifying and pressurizing devices,
various measuring, monitoring and parameter indicating meters, various
gate valves and pipe fittings; various electrical instruments and meters
and cables.
2. Those for automation remote control, and remote monitoring:
(1) including various devices and instruments and meters;
(2) air-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III Parts,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the requirement for import of which
has been verified and approv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 China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for offshore oil exploitation operation.
IV The Ministry of Petroleum Industry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above materials to be
purchased from abroad.
Note:
[*1] The Interim Custom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superseded by the Custom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as
adopted at the 19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Six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January
22, 1987. - The Editor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