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4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8:32:17  浏览:98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4年修正)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1994年5月26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7年11月29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改
根据2004年6月30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对《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删除第十一条。

二、删除第十二条。

三、删除第十三条。

四、第二十一条作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在水工程及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不得修建影响工程运行、行洪和危害工程安全的建筑物。”

五、删除第二十三条。

六、删除第三十八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境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必须遵守《水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兴利与除害并重、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水利的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和防治水害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并监督执行《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方针、政策;
(二)会同有关部门对水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和综合科学考察,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
(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
(四)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
(五)统一管理城乡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六)负责乡镇供水;
(七)管理节约用水工作;
(八)依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处理水事纠纷;
(九)负责江河、水库的水质监测和调查评价工作,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政监察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监察人员,依法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府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保护和防治水害工作。

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七条 全省水资源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评价,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
第八条 省管和其他跨市的江河,除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外,其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由市或者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必须符合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修订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应当经原批准机关审核批准。修订后的综合规划应当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市、工业、农业发展规划时,必须以水资源评价作为重要依据。
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应当限制城市发展规模,限制耗水量大和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节水型工业和农业。
有条件利用海水的工业,应当充分利用海水资源。
第十一条 在河道、渠道上修建闸坝、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拦渠、跨河、跨渠、临河临渠建筑物,铺设跨河、跨渠管道、电缆等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
第十二条 国家兴建的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等工程所需资金,除国家安排部分投资外,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的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等工程所需资金,应当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受益的大小,由受益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

第三章 水、水域和水工程保护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向河道、水库、渠道等水工程内排污、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四条 在水库周围和河流两岸从事采矿和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体和损坏水工程。
第十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对超标排污,严重影响水体用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制止。
第十六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应当保持采补平衡。对超采的地区,应当采取回灌措施,严格控制取水量。
第十七条 对下列水工程及设施,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
(一)提水、引水、泄水、挡水建筑物和水电站;
(二)水库;
(三)河道、渠道、堤防;
(四)水文监测设施;
(五)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六)其他水工程及设施。
水工程及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后,由工程及设施的权属单位管理,并建立管理和保护制度。
第十八条 在水工程及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不得修建影响工程运行、行洪和危害工程安全的建筑物。
第十九条 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毁坏或者侵占水文、水工程及其通讯、照明、电力、观测、交通等设施;
(二)在河道内修建套堤;
(三)在水库坝坡、河堤、渠堤上建房、放牧;
(四)在水库、河道、水塘、水渠及其他水域中洗刷有毒有害物品和炸鱼、毒鱼;
(五)在已经或者能够引起海水倒灌的地段开发地下水;
(六)在堤防、水源工程、渠道保护范围内爆破、打井、采石、采矿、取土、建窑、埋坟、挖筑鱼塘虾池;
(七)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范围内排放废水,弃置垃圾;
(八)非水工程管理人员操作水工程上的有关设施;
(九)在河道、水塘内或者在水工程及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弃置垃圾、煤灰、矿渣等;
(十)其他危害水工程安全的行为。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二十条 全省和跨市的水长期供求计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省计划主管部门审批。市和跨县的水长期供求计划,分别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水长期供求计划,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报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水量分配方案,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跨市、县的水量分配方案,由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意见后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除家庭生活、蓄禽饮用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外,必须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按照下列规定实行分级审批:
(一)在省管河流干流上取水或者日平均取地下水1万立方米以上(含本数,下同)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在市管河流上取地表水或者日平均取地下水1万立方米以下至3000立方米以上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省管河流的一级支流上日平均取地表水5000立方米以上的,在征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在县管河流上取地表水或者日平均取地下水3000立方米以下的,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四)跨市、县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需要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应当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 水费的计收和管理,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在国务院未作出规定之前,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供水单位应当编制供水计划,按计划供水。
工业用水应当实行定额管理,推广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控制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的重复利用率。
农业用水应当采取节水灌溉方式和工程措施,推广节水的耕作制度,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城镇生活用水应当安装水表,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第五章 水害防治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与抗旱工作实行首长负责制,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及时监测和预报汛情、旱情。
第二十八条 汛情紧急或者旱情严重时,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服从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防汛抗旱指令,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在其管辖范围内,随时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参加抗洪抢险和统一调配水量。
第二十九条 省管江河防御洪水方案,由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条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达的蓄洪、分洪、滞洪的命令,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模范执行《水法》及本办法,制止违法行为事迹突出的;
(二)开发、保护和管理水资源,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
(三)在水害防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四)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科学研究方面贡献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兴建各类工程,涉及水资源利用、防洪安全和水源污染的;
(二)在河道上、渠道上修建闸坝、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拦渠、跨河、跨渠、临河、临渠建筑物,铺设跨河、跨渠管道、电缆等设施的;
(三)在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的。
第三十三条 建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至(八)项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个人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排污单位拒绝现场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的;
(二)上游地区擅自增大下泄洪水、下游地区设障阻水或者缩小河道过水能力的。
第三十四条 在河道、水塘内或者水工程及设施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弃置垃圾、煤灰、矿渣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可以并处每立方米5至10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未办理取水许可证,擅自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取水,查封水源工程。
第三十六条 使用供水工程供应的水,拒不交纳水利工程水费的,由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责令限期交纳。逾期不交的,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有权限制供水,直至停止供水。
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拒不交纳水资源费的,由征收水资源费的行政部门责令限期交纳。逾期不交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查封其水源工程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阻碍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罚款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罚款一律上交同级财政。
第四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合格团委、团支部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合格团委、团支部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一九九一年一月三十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组织部,总政组织部青年处,武警总部政治部组织处,全国铁道、全国民航、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团委组织部:

  根据共青团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部署,开展以合格团委,团支部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是一九九一年起至团十三大前团的基层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在全团的普遍开展,现将"合格团委、团支部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印发你们,并就当前开展"双合格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搞好"双合格建设"试点工作

  从年初开始到拟于八月召开的共青团全国基层工作会议之前,"双合格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分战线搞好试点工作。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双合格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本地区(系统)试点工作的范围、时间、步骤、方法、要求作出安排。"双合格建设"试点工作应选择一些不同战线、不同类型地区的基层团组织进行。各省级团委组织部要与各战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双合格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各省级团委"双合格建设"的试点工作方案在三月底前报团中央组织部。

  二、研究制定各条战线"双合格建设"的具体标准

  团中央组织部综合各条战线团的基层建设特点,制定了"合格团委、团支部建设基本标准"。各省级团委在"双合格建设"试点工作中,要依据这一标准的"五好"、"四有"的基本框架,注意研究各条战线团的基层建设的情况,会同各战线部门制订出农村、企事业、学校等战线基层团委、团支部"双合格建设"的具体标准,以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已经开展团的基层建设创优、达标活动的地方和单位,可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团中央组织部提出的标准,对原有的基建标准重新加以修订。制定各条战线"双合格建设"的具体标准,要注意根据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思路。从现阶段团的基层组织实际状况出发,使大多数团的基层组织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三、加强以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构思为指导的"双合格建设"的宣传工作

  各地要充分利用青年报刊和团内各种宣传阵地,加强以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为指导的"双合格建设"工作的宣传,使之深入到基层中去。要通过宣传,使广大基层团干部了解和掌握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新构思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双合格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团的领导机关工作要求。从今年起,各地要把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新构思和"双合格建设",作为团的基层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计划,加强对团干部的业务培训。

  团中央组织部从今年开始,将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杂志、《组工动态》等团内各种报刊上开辟专栏,宣传各级团的干部研究和讨论基层整体化建设新构思的文章,介绍和推广各条战线基层团组织开展"双合格建设"的经验,望各地积极推荐有关文章和经验材料,反映工作动态信息。

 

合格团委、团支部建设
基本标准(试行)
  一、合格团委

  1.领导班子建设好。班子整齐,按期换届,思想作风过硬,工作制度健全。

  2.执行党的政策好。贯彻党的方针,围绕中心工作,照顾青年特点,反映青年要求,参与民主管理,发挥助手作用。

  3.主导作用发挥好。履行团委职责,统筹规划工作,抓好支部建设,指导支部工作,培训支部书记、考核支部工作。

  4.各项活动开展好。主题鲜明,组织周密,调动支部积极性,活动面大,注重实效。

  5.活动阵地建设好。开展活动有阵地,工作经费有保障,经费、阵地管理使用好。

  二、合格团支部

  1.有班子。班子健全、按期换届,支书称职。

  2.有制度。"三会两制一课"(支部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团课制度)健全落实,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正常、组织生活注重质量,发展团员坚持标准。

  3.有活动。各项活动坚持经常,团员青年参加广泛,形式多样、形成特色。

  4.有作用。对团员提出高于一般青年的要求,发挥团员模范作用,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支部建设成青年核心。

 


锦州市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政府


锦州市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锦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3号

  现发布《锦州市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魏俊星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锦州市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工作,促进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辽宁省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军事设施,是指国家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下列建筑、场地和设备:
  (一)指挥机关、地面和地下的指挥工程、作战工程;
  (二)军用机场、港口、码头;
  (三)营区、训练场、实验场;
  (四)军用洞库、仓库;
  (五)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和测量、导航、助航标志;
  (六)军用公路、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管道;
  (七)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军事设施。
  第三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军事设施保护有关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县(市、区)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军事设施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协调、组织和宣传教育。市、县(市、区)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分别设在军分区、人民武装部,具体办理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
  第五条 军事设施的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保护、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军地共管”的原则,在确保军事设施建设需要和军事设施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兼顾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第二章 军事设施的保护

  第六条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确定和军事禁区外围的安全控制范围的划定以及未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作战工程安全保护范围的划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市、县(市、区)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应当会同公安部门,对已划定的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设置相应障碍物和界线、中文外文对照警示标识,对重要军事目标安装安全技术防范设备。
  第八条 市、县(市、区)政府编制、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以及安排建设项目可能影响军事设施的,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意见。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建立开发区,对外开放地区、城市、公路、山峰、沿海海域、内陆河流航线,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意见;开辟口岸、互市贸易区、旅游景点以及修建道路、桥梁、管线等,可能影响军事设施的,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意见。
   军事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意见不一致的,由当地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经协调仍未达成一致的,报上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或者上级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协调处理。
  第九条 军事机关应当自接到征求意见函之日起3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由于勘察、测量、测试等技术原因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向征求意见单位作出书面说明,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60日。
  第十条 未经军事设施管理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禁止管理单位以外的人员、车辆、船舶进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禁止外籍人员、车辆、船舶进入或者通过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作战工程安全保护范围的区域和其他非开放区域。
  人员、车辆、船舶进入或者通过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应当遵守管理单位有关通行路线、区域和进出登记审查的规定,不得对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内军事目标和作战工程安全保护范围的区域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等活动。
  第十一条 在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内,当地群众可以照常生产、生活,但是不得进行爆破、射击以及其他危害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
  第十二条 军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的划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在军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高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在申请立项前书面征求军用机场管理单位的军级以上主管军事机关的意见;对未征求军事机关意见或者建设项目设计高度超过军用机场净空保护标准的,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办理建设许可手续。
  军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已存在的高大建筑物和位于军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的高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高度超过净空要求的,必须设置障碍标志。  
严禁在军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影响军用机场通信、导航的设施。
  第十四条 对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范围内封存的军事设施和未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且已封存的作战工程,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启用。
  第十五条 在作战工程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采石、采矿、爆破;
  (二)采伐林木、开荒;
  (三)取土、挖沙;
  (四)设置强电磁设施或者在作战工程上空架设高压输电线;
  (五)其他影响作战工程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的活动。
  第十六条 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应当避开作战工程。确实无法避开,需要将作战工程作报废处理或者改作民用的,应当经有关军事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 在选择涉外项目建设地点时,有关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当与作战工程管理单位的师级以上主管机关和当地有关国家机关,共同商定确保作战工程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的保护距离、措施。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损坏通信设备,影响军用无线电固定设施电磁环境,危及通信安全的行为:
  (一)在通信线路安全范围内进行爆破,堆放易燃易爆品或者设置易燃易爆品仓库;
  (二)在军用无线电固定设施电磁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设置或者使用发射、辐射电磁信号的设备和电磁障碍物体;
  (三)在地下电(光)缆两侧规定范围内的地面上进行爆破、钻探、采石、取土,堆放笨重物品、垃圾、矿渣或者倾倒含有酸、碱、盐等强腐蚀液体;在地下电(光)缆两侧各1米范围内的地面上建屋搭棚;在地下电(光)缆两侧各3米的范围内的地面上挖沙取土和设置厕所、粪池、牲畜圈、沼气池等能引起电(光)缆腐蚀的建筑物;在市区外地下电(光)缆两则各2米、在市区内地下电(光)缆两侧各0﹒75米的范围内的地面上植树等;
(四)在江河、海底电(光)缆两侧规定水域内进行抛锚、拖网捕鱼、炸鱼、挖沙等危及电(光)缆安全的活动;
  (五)挪动或者损坏电杆、拉线、天线、天线馈线杆塔及无人值守的载波增音站、微波站;
  (六)在电杆、拉线安全范围内采石、取土、堆物;
  (七)在电杆及拉线、天线塔架等设备上拴重物、牲畜,在军用通信线路上搭挂广播线、电线及电视机天线;
  (八)攀登电杆、天线杆塔、拉线及其他附属设备;
  (九)挪用、割断或者盗割军用电线、电缆、光缆。
  第十九条 在军用通信线路沿线筑路施工、架设线路、铺设管道、兴建水利和农田设施、植树造林、采伐林木、运输超高货物或者进行水下作业等可能危及军用通信线路安全的,应当事先向军事设施管理单位通报并采取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第二十条 新建军事设施,应当在立项时明确保护要求,在开工建设前划定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外围设置的围墙、铁丝网等围界设施一并纳入工程建设方案统一规划建设。

第三章 军事设施的利用

  第二十一条 在保证军事设施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的前提下,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利用闲置的军事设施从事生产、经营等非军事目的的活动。
  申请利用军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军事设施管理单位说明拟利用的军事设施位置、数量、用途,由军事设施管理单位报上级机关审批。
  第二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军事设施,应当与军事设施管理单位签订协议。协议中应当载明利用范围、期限、用途、设施维护、经济补偿和中止协议条件等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利用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协议规定使用军事设施,确需改变使用范围、期限、用途的,应当与军事设施管理单位协商,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协议。
在紧急战备情况下,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军事设施管理单位有权中止协议。中止协议,应当提前通知利用单位和个人,并按照实际使用日期,相应减收费用或者返还已经收取的费用。利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使用。
  第二十三条 军民合用机场应当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使用,由产权单位管理,也可以根据双方需要和实际情况,双方签订协议划分区域,分区管理。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保护军事设施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或者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认真履行保护军事设施职责,成绩显著的;
  (二)在自然灾害中抢救军事设施或者制止破坏军事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军事设施免遭损失或者破坏的;
  (三)对保护军事设施提出合理建议,经采用有显著成效的;
  (四)检举揭发破坏军事设施违法行为或者为侦破破坏军事设施违法案件提供重要线索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照《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实施细则》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军事设施保护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锦州市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1996年4月22日市政府发布的《锦州市军事设施保护管理办法》(锦政〔1996〕13号)同时废止。本办法有效期为5年。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